<pre id="loou2"><strong id="loou2"><xmp id="loou2"></xmp></strong></pre>
  • <p id="loou2"><del id="loou2"><xmp id="loou2"></xmp></del></p>

    <td id="loou2"></td>

      1. 關于我們

         QQ截圖20190102145952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但煤礦井下條件復雜,生產中受到瓦斯、火災、礦塵等自然災害的嚴重威脅,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嚴峻,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通風是煤礦安全的基礎,也是防瓦斯、防火、防塵的重要技術手段;礦井火災、粉塵是煤礦的主要自然災害。團隊主要從事煤礦通風防滅火與防塵的科學與技術研究。


          早在1952年,礦井通風防滅火研究小組(團隊前身)就在北京礦業學院采煤系礦山通風與安全教研室形成,在黃元平教授、王省身等教授的帶領下開展了礦井通風和均壓防滅火等相關理論與技術研究;上世紀80年代,趙以蕙教授、張惠忱教授、邸志乾教授加入到團隊中并成為研究骨干。團隊在這一時期取得了一批高展示度的創新性成果,形成了中國礦業大學該學科方向“以風治火”的團隊特色,并奠定了我國礦業安全學科的基礎。中國煤炭勞保學會礦井通風專業委員會一直掛靠在團隊。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團隊逐漸形成了以王德明教授為帶頭人,李增華教授、周福寶教授、秦波濤教授等為骨干的新一代博士團隊。團隊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建立了較完善的通風實驗系統,研制出了脈動通風機、主通風機運行工況在線監測和性能測定裝置;提出了礦井通風系統可靠性評價指標體系,開發出了礦井通風系統可靠性評價軟件;建立了煤自燃特性研究系統,提出了煤自燃傾向性的氧化動力學測定方法;提出了防治煤炭自燃的三相泡沫防滅火新技術和稠化砂漿防滅火技術。這些理論、技術與方法在全國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效遏制了煤礦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取得了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催生了一支在煤礦安全領域特色鮮明、成果顯著的創新團隊。


          團隊在近5年的科學研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研獎勵20余項;發表論文112篇,出版專著與教材9部;獲授權國家、專利15項。2009年,入選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

        免费的黄色网站

        <pre id="loou2"><strong id="loou2"><xmp id="loou2"></xmp></strong></pre>
      2. <p id="loou2"><del id="loou2"><xmp id="loou2"></xmp></del></p>

        <td id="loou2"></td>